據聯合國糧農組織統計,2021年我國柿樹收獲面積96.6萬公頃,年產量343萬噸,均居世界首位,是“柿界”中的“超級大國”。除日本、韓國、西班牙、意大利等柿傳統產區外,近年來,土耳其、德國、巴西等國發展柿產業的熱情不斷提升,柿樹正從東亞特產成為世界性果樹。
我國柿年產量排名前10位的省份,南北各占50%,廣西與陜西居于前兩位,此外,云南是全國產量最大的甜柿產區,浙江盡管產量居于中位,但效益較高,在柿業中極具特色。
柿果營養豐富,含糖量高,常作為充饑食品,在我國的栽培和利用歷史悠久。史書多載:饑年,民常賴柿全活,明代,柿便有“救命樹”“凌霜侯”之稱,民諺有云“棗柿半年糧,不怕鬧饑荒”。按熱量當量計算,每畝1300千克柿果及20%的脫殼和磨粉損耗計,一畝柿子相當于310千克小麥或395千克左右水稻的熱量,與國內小麥、水稻畝均產相當,真正做到“一畝柿子一畝糧”。且柿樹一年種植,多年受益,是名副其實的“木本糧食”“鐵桿莊稼”。大力發展柿產業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重要路徑。
種質資源是育種選育的基礎
從1992年起,中國林科院亞熱帶林業研究所、經濟林所和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華中農業大學等多家單位開始甜柿育種,并著手完善柿幼胚搶救、分子輔助育種技術,逐步建立自身特色的甜柿遺傳改良技術體系。
優良砧木的缺乏嚴重限制了甜柿在我國的推廣。亞林所育成的甜柿廣親和性砧木“亞林柿砧6號”,率先攻克了甜柿嫁接砧木技術難關。以“亞林柿砧6號”嫁接的“太秋”甜柿每千克可以賣到50—80元,畝收入達到2萬—5萬元,打造出“一畝山萬元錢”甜柿高效模式。此外,“小果甜柿”“泰富”砧木也頗有特色,豐富了我國柿砧木的利用。
針對生產中“毀滅性”的柿果頂腐病等新型病害,亞林所研發形成柿果頂腐病科學防治技術,使發病率從30%—50%降到3%以下,并集成了一套包括配方施肥、整形修剪、病蟲害防治等技術的甜柿優質豐產技術體系,在國內多地推廣并取得了較高的經濟效益。
我國系統的柿研究起步較晚,但經過30多年的發展,走完了國外同行100余年的“路”,目前育種栽培技術緊隨日本等發達國家水平。經過多年育種選育,各地選育了一些優良農家品種,有力促進了柿產業發展。據了解,國家柿種質資源圃已收集品種資源700多份,亞林所收集了600多份國外以及我國南方柿基因資源,構建了柿主要種質的表型、分子數據庫。
重視甜柿的宣傳推廣和多值化利用
與傳統農作物以及木本油料相比,柿產業的宣傳和政府支持力度較少。相對木本油料每畝1000—2000元補助來說,柿良種沒有補助。另外,高品質甜柿品種及其砧木適宜區域目前尚不明確。這些因素一定程度限制了柿良種的推廣,導致我國柿良種水平較低,澀柿占柿品種的99%,而高效益的甜柿良種不到1%。高效栽培技術中,輕簡化、精準化與智能化不高。除個別縣市外,由于全國大面積的柿產業缺乏政府支持,產學研有效結合不足,許多高效栽培技術成果產業熟化程度不夠,在生產實際中應用少,導致目前我國大面積柿單產只有發達國家的五分之一,優質果率更是只有十分之一。加之具市場競爭力的精深加工產品缺乏,導致我國雖是柿產業大國,但整體效益偏低,非柿產業強國。
我國甜柿生產中品種單一,缺乏具有多樣風味、適宜不同人群和不同成熟期配套的高品質良種。各國“甜柿遺傳改良計劃”均面臨近交退化和育種周期過長的雙重困境。20世紀90年代以后,日本鮮有市場競爭力的新品種育成,西班牙、意大利目前尚未有新品種。
我國柿資源豐富、遺傳多樣性高,開發有機綜合常規育種與現代育種技術,高效創制甜柿新種質才能加快育出甜柿新品種。然而,目前我國只有一個位于陜西眉縣的柿國家種質資源圃,廣大南方地區極度缺乏柿國家資源圃,導致國內優質豐富的柿資源沒有得到充分利用,種質遠沒有發揮出對育種應有的貢獻,優良種質創制效率仍較低。
“好吃”是檢驗水果的首要標準,但柿的口感評價體系未明確,品質定向育種也剛起步。柿果功能性保健價值更是多停留在古籍記載以及民間流傳層面,具有生物活性的功能成分尚不明確,相應的功能性產品開發和良種選育缺乏有效科學指導。
加快培育美味且營養的甜柿良種
甜柿是一種健康、營養豐富的美味“樹糧”,大量發展甜柿對貫徹落實大食物觀,壯大森林糧庫具有重要意義。首先,甜柿作為木本糧食,有效體現了森林糧庫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的重要意義。此外,甜柿極大地豐富了森林食物的種類,不僅給人帶來愉悅的食味感受,還有助于提高人們飲食結構的多樣性,促進人體健康,符合大食物觀倡導的多樣化、健康飲食理念。其次,甜柿產業的發展也能促進林地資源的合理利用和保護,有利于維護和壯大森林糧庫,提升森林生態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
當前,科學評價甜柿良種的優勢產區,注重平衡生產與市場需求,科學有序推廣,保障產業健康發展是當務之急。要進一步整合科技資源,推動科研單位與企業的產學研結合,構建全國范圍的崗位專家體系,在我國南方地區設立國家層面柿資源圃,提供專項經費支持。要明確柿果口感的物質基礎及功能性成分,將常規育種與現代生物技術有機結合,進行優良種質高效創新,育成既“好吃”又“吃了有好處”的高價值功能型甜柿良種。(龔榜初 徐陽)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中國森林食品網
京ICP備05067984號-32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