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耳
“森林食品之王”
SENLIN SHIPIN ZHIWANG
榆耳,學名肉紅膠韌革菌,又名榆蘑、肉蘑、膠韌革菌、肉質粘韌菌、肉紅膠韌革菌、榆射脈菌、粘韌革菌、射脈菌。
這期,小森為您推薦的森林食品好物是——榆耳,學名肉紅膠韌革菌,又名榆蘑、肉蘑、膠韌革菌、肉質粘韌菌、肉紅膠韌革菌、榆射脈菌、粘韌革菌、射脈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褶菌目、付革菌科、膠韌革菌屬。是一種珍貴的食、藥兼用真菌。野生榆耳主要分布于我國的東北地區。因其子實體營養豐富,味道鮮美,享有“森林食品之王”的美稱。
A
榆耳形態特征
新鮮的野生榆耳子實體平伏呈球形,展開后呈腎形或耳形。無柄,直徑2-15(20)cm,厚可達0.3-2cm。邊緣內卷;上表面呈肉粉色,且密生污白色至杏黃色絨毛,厚約1mm,菌蓋邊緣絨毛略短而稀疏,色較淺。下表面呈乳白色至淺橘紅色,有小疣,徑(1-3)mm×1mm,呈放射狀排列。菌肉呈肉粉色,膠質,氣微,味淡。栽培榆耳的子實體個體大小較平均,菌蓋直徑4-10cm,菌肉較厚,可達3cm。上表面絨毛較長,1.5-2mm,污白色。下表面顏色較深。
干燥的野生榆耳收縮成軟骨質,子實體堅硬且不易折斷,變為深褐色到淺咖啡色,直徑約2-3(5)cm,有蘑菇香氣。經水浸能復原肉質,浸出液呈紅褐色,且在日光下呈現黃綠色熒光。浸水后至再次晾干體積變化不大。栽培榆耳干后較堅硬,但子實體大,直徑可達5-7cm,水試體積膨大至2-5倍,浸出液顏色較淺,晾干后呈薄片狀且較脆。
B
榆耳地理特性
榆耳多生長在榆、春榆的樹干、樹樁、枯枝或樹洞處,也可生長在糖槭樹上。
野生榆耳主要分布在中國內蒙古大青溝自然保護區和東北地區,其中吉林省四平市葉赫鎮分布較多。
C
榆耳營養保健價值
榆耳食之似海參,風味兒獨特,營養豐富。據中國預防醫學科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研究所分析,榆耳主要含有蛋白質、糖類、維生素E、維生素B1、維生素B2、鈣、磷、鐵、鋅等微量元素及人體所必需的氨基酸。其中維生素PP含量高達243毫克/100克,蛋白質含量為20.99%,特別是人體自身不能合成,只能依賴外部攝取的七種必需要氨基酸,占總氨基酸的40%。近幾年,榆耳已經由原來的山珍野品成為一種新型食用菌出現在餐桌上,已成為高級飯店餐桌上不可缺少的一道菌菜。
榆耳對胃腸道有保健消炎功能,是一種高級滋補藥材和保健食品。自然界中野生榆耳產量很少。生活中所見到的榆耳多為人工栽培。
鮮榆耳可鮮食,但對于一些具有敏感體質的人,可能會引起腸胃不適、消化不良等過敏反應。干制的榆耳經水泡發后可安全食用。經常食用可以增強人體免疫力,強身健體,益壽延年。目前研究發現,榆耳又具有一定的美容功效的價值。榆耳提取物營養豐富,功效顯著,有利于改善人民的膳食結構,提高健康水平,達到防病、治病、保健的目的。還可做各類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的添加原料。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榆耳的食、藥用價值認識加深,市場需求量越來越大,但由于人們破壞性地采集,野生資源瀕于枯竭,加大榆耳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勢在必行。
D
榆耳的生長條件
榆耳又稱榆蘑、沙耳,口感柔中帶脆、味道極其鮮美、營養含量又十分豐富,除食用價值外,還有很高的藥用價值,有治療腹瀉、抑制病菌,還有提高人體免疫功能的功效,是一種食藥兼用真菌;在我國主要分布在東北三省,黑龍江是榆耳的主要產地,野生榆耳喜歡生長在光線較暗、濕度高的家榆、春榆的枯枝、樹樁上,是一種典型的木生真菌。
1、營養:野生榆耳主要生長在榆樹的朽木、枯枝、樹樁上,從中吸收生長發育所需要的養分,人工栽培可以用棉籽殼、雜木屑、玉米芯等為主要原料,以麩皮、玉米粉、過磷酸鈣、石膏等為輔助原料。
2、濕度:培養料水分含量在65%左右,適宜菌絲體生長,培養料含水量低于55%時,菌絲體雖然還能生長,但不能分化原基;出耳階段空氣濕度要保持在90%左右,低于80%原基難以長成子實體。
3、溫度:適宜菌絲體生長的溫度在25℃左右,溫度低于15℃時生長緩慢,溫度高于30℃,雖然生長很快,但長勢較弱;適宜原基形成的溫度在10至22℃之間;適宜子實體生長發育的溫度在20℃左右,溫度低于10℃或高于25℃時,原基難以分化成子實體。
4、光照:菌絲體生長階段不需要光照,在黑暗環境下菌絲體生長粗壯;原基分化時則需要一定的散光刺激,光照不足或光照過強都不利于原基的分化;子實體在生長過程中有一定的向光性,光照強耳片色深,光照弱耳片色淺,所以,子實體的品質與出耳階段光照強弱有密切的關系。
5、空氣:榆耳是一種喜歡氧氣的菌類,菌絲體生長階段、原基分化時以及子實體生長發育階段都需要新鮮的空氣。
E
榆耳的藥用
出處
1.《新修本草》云:“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療痔;榆、柳、桑耳;上為五耳。”
2.《綱目》曰:“榆耳,八月采之。”
3.又引《淮南萬畢術》云:“八月榆檽,以美酒漬曝。”所述榆耳、榆檽即指本種。
來源
藥材基源:為革菌科真菌粘韌革菌的子實體。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Gloeostereum incarnatum S.Ito.et Imai
原形態
子實體初時平伏或呈球形,展開后呈腎形、耳狀或扇形。無柄,常疊生在一起,新鮮時膠質,干后硬而脆,徑可達15(30)cm,厚3cm。邊緣內卷,有時波狀;菌蓋表面被覆一層濃密的絨毛,厚約1mm,污白色、乳白色、杏黃色至橘紅色,邊緣絨毛短而稀,顏色淺,干后表面呈灰白色至淺黃色。下面(子實層面)乳白色至淺橘紅色,有小疣;小疣呈放射狀排列,徑(1-3)mm×1mm。菌肉厚,淺橘紅色,膠質。囊狀體圓柱狀或中部腹鼓狀,(100-130)μm×(5-7-10)μm。孢子橢圓形至臘腸形,光滑,無色,(2.5-3)μm×(6-6.5)μm。
生境分部
生態環境:生于榆及春榆的枯死樹干或伐樁上。
資源分布:分布于黑龍江、吉林、遼寧等地。
性狀
性狀鑒別子實體無柄。菌蓋腎形、耳狀或扇形,直徑可達15cm,厚約3cm,表面被覆松軟而厚的絨毛層,灰白色中淺黃色,有的有環紋,邊緣花瓣狀,常反卷,下表面的子實層近淺赤褐色或琥珀褐色,具輻射狀棱脈,其上有多數小疣。質堅硬。氣微,味淡。
化學成分
子實體中含干朽菌酸(merulinic acid)A、B、C,α-甜沒藥萜醇(α-bisabolol)。
功能主治
清熱利濕;涼血止痢。主紅白痢疾。
用法用量
內服:煮食或煎湯;或用此湯合面烙餅;亦可研末。
摘錄《中華本草》
F
榆耳美食推薦
一、鹵榆耳的做法
泡發
鹵制
收汁
切片
調拌
擺盤
鹵榆耳
用料:榆耳50克;八角2粒;生抽30克;冰糖2顆:水300克;香菜2棵;麻油1勺;花椒油1勺;紅油1勺;醋幾滴
步驟1—干榆耳水中泡發3-5小時后洗凈至水不再發黃,清除根部后凈化水沖洗干凈。
步驟2—將榆耳、凈化水、八角、冰糖、生抽一起入鍋中開大火燒開。
步驟3—中火煮15-20分鐘關火,過程中可根據湯汁的量加大火候盡量收汁入味。
步驟4—放涼撈出榆耳,將其用刀片成薄片。
步驟5—加香菜碎、麻油、花椒油、紅油、醋拌勻,酌情添加生抽增加咸味,不加鹽。
步驟6—擺盤品嘗!
二、金玉良緣的做法
金玉良緣
主料:野生榆耳鮮蘆筍
制作方法:
1.先把干榆耳放到水里浸泡,用鹽或淀粉搓洗,沖干凈。
2.將清洗干凈的榆耳和蘆筍一并放到鍋里,用鹽水煮熟。
3.將清洗榆耳的原汁,加入蠔油、高湯、冰糖和淀粉勾芡,再澆到榆耳上。
榆耳味道鮮美,營養豐富,可補益、和中、固腎氣,調理腸胃系統。經常食用,可以預防和治療多種疾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中國森林食品網
京ICP備05067984號-32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