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茶葉品質好、產量大,茶產品較為豐富,但從全國范圍來看,川茶更多的是扮演茗茶的角色,名優川茶不多,品牌優勢不明顯。為了解川茶品牌打造及建設情況,推動川茶更好更快走向“名茶”,國家統計局四川調查總隊對省內83家茶企進行了調研。
結果顯示,四川具有良好的茶葉生產條件和文化底蘊,但四川茶產業發展受多方面條件限制,名優茶數量少,影響力不足。從“茗茶”走向“名茶”,川茶成長之路仍需繼續拓寬。
從“茗茶”到“名茶”,四川有優勢
好環境產好茶葉,四川有資源優勢。全省地處北緯26-34度之間,大部分處于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全年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6-18攝氏度,年日照總時數為1000-1400小時,年總降雨量1000-1200毫米,且多紫色土,PH值在5.5-6.1之間,呈弱酸性,富含茶樹生長所需的有機質。
良好的光溫水和土壤,營造出獨一無二的茶葉生產環境,截至2022年底,四川共有茶園面積605萬畝,可采摘面積525萬畝,毛茶產量38.9萬噸,累計加工綠茶24萬噸,茶業綜合產值達1080億元,穩居全國第三,茶農人均收入超5000元。
悠久制茶史制出好茶葉,四川有文化底蘊。早在4000多年前,四川境內已有茶葉采摘、加工和飲用的記錄。唐宋時期,四川采用獨特的“蒸青”工藝保持茶葉的香味和營養,引領茶葉產品走進普通百姓生活,推動茶葉相關產業快速發展。茉莉花茶、花楸貢茶、邛茶、蒲江雀舌、青城道茶、文井江琵琶茶等的制作都有其獨特之處,生產的茶葉廣受市場歡迎。
調研顯示,74.7%的制茶企業認為川茶品牌的優點是“產品色香味形好”,43.4%的認為是“價格合理”,41%的認為是“品牌所在區域茶產業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80.7%的企業生產(銷售)的產品獲食品生產許可認證,53.0%的獲綠色認證,32.5%的獲有機認證,茶葉產品品質得到廣泛認可。
近年來,四川著力推動以川茶為代表的十大“川字號”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以“天府龍芽”川茶大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為引領,以蒙頂山茶、峨眉山茶、米倉山茶、宜賓早茶“三山一早”為重點,不斷深化茶產業發展,川茶國內市場份額不斷擴大。
好產品營造好品牌,四川有營銷措施。近年來,四川茶企逐漸認識到品牌在市場推廣和銷售中的作用,開始從規范化生產入手,打造更加健全的產業鏈條,持續推動品牌建設和使用。一是注重茶葉生產規范化建設。72.3%的企業茶葉生產有統一的生產、加工等區域公用品牌標準,75.9%的企業在茶葉生產、加工等環節設置企業標準,其中63.5%的企業表示本企業標準高于區域公用品牌標準。二是全產業鏈條發展較好。茶葉生產企業依托區域公用品牌,創建自主品牌,通過提高品質、加強創新、完善銷售渠道等辦法不斷完善產業鏈條,強鏈擴鏈持續輸出品牌影響力。參與調研的企業中,55.4%的為全產業鏈型,發展較好。三是注重品牌打造和使用。
調研顯示,78.3%的企業注冊自主品牌,其中時間較早的是1988年注冊的邛崍文君牌和滎經塔山牌茶葉,61.5%的企業使用本地茶葉區域公用品牌,使用最多的是蒙頂山茶和峨眉山茶。
好品牌助推茶企發展,四川有龍頭帶動。2023年5月,農業農村部公布的《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名單》中,涉及茶葉生產的企業共85家,福建和四川均有11家上榜,數量并列全國第一。良好的產品加上受認可的品牌,四川茶產業和茶企業呈現良好的發展勢頭。71.1%的企業通過“企業+合作社+農戶”的模式開發新產品,有效連接了生產和銷售,大大激發了潛在的消費市場。74.7%的企業已建立完善的產品銷售渠道網絡,56.6%的企業通過淘寶、天貓、京東、蘇寧易購等電商平臺宣傳營銷,產品銷售更加高效便捷。
從“茗茶”到“名茶”,四川有“三缺”
品牌缺活力,品牌價值難以有效發揮。四川茶葉品牌整體呈現“多而散、小而弱”的特點,知名品牌缺乏,價值沒得到有效發揮。據《2023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報告》顯示,參評的141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最大的為17.56億元,平均值為3.24億元;9個四川企業產品品牌價植最大值為4.83億元,平均值為2.37億元,差距較為明顯。
分區域品牌價值來看,浙江占總品牌價值的比重為15.4%,福建為14.2%,四川僅為6.8%;品牌價值評估百強占比中,浙江占16%,福建占14%,四川僅占7%。該報告中入圍的茶葉區域公用品牌總價值為3116.98億元,其中,西湖龍井、普洱茶和信陽毛尖分別以82.64億元、82.21億元和79.84億元的品牌價值占據前三。
人才儲備缺后勁,產業及品牌發展乏力。具有專業知識和技能的人才更傾向在經濟發達的大城市就業,更愿意從事互聯網、金融等收入相對較高的行業,而非就業前景和回報相對較差的茶葉生產和制作行業,導致茶葉產業后繼乏人。與此同時,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不少地區農業生產面臨“一人難求”的境遇,茶葉生產及產業發展的人才支撐較為缺乏。調研顯示,55.4%的企業表示缺乏專業技能人才,41%的表示科研創新缺乏人才支撐。
宣傳推廣缺新意,品牌塑造難以成效。除少數龍頭企業外,四川茶葉企業普遍規模較小、實力較弱,自主宣傳效果不佳。目前仍主要依托政府組織的宣傳推介、會展活動等傳統渠道進行宣傳推廣,消費場景、消費人群定位不準,缺乏品牌辨識度,宣傳效果也不佳。
調查顯示,41%的受訪企業表示需進一步加強對茶葉品牌的宣傳。從茶產業宣傳來看,四川茶產業主要集中在生產、加工、銷售等環節,宣傳環節力度不夠。調研顯示,81.9%的茶農(合作社)僅出售自家茶葉,參與茶葉采摘、制作體驗、品茶鑒賞、餐飲服務、茶葉周邊產品銷售等文旅經營項目的不足20%,產業宣傳不足導致品牌塑造成效不佳。
從“茗茶”到“名茶”,四川有“三路”
拓寬政策支持路,激發集群效應。政府要制定有針對性的川茶品牌發展規劃,出臺茶產業基地建設、企業融資、科技投入、品牌推介、農旅融合等一攬子配套支持政策,為川茶品牌提供足夠的政策保障。強化人才隊伍規劃,搭建多元人才合作供應和使用平臺,引導企業與科研機構、高校等建立合作機制,強化專業人才培育,共育川茶接班人。
走好資源整合路,培育拳頭產品。堅持發展市場認可、具有地方優勢的名優茶,推進茶產品深度開發,滿足多樣化消費需求,打造知名度高、產品覆蓋面寬、經濟效益較顯著的拳頭產品。促進專合社、家庭農場、茶農成立茶產業化聯合體,鼓勵在茶葉管理、原料加工、產品研發、市場營銷等方面有優勢的企業或機構發揮各自優勢組建企業集團,帶動引領茶葉產業快速發展。建立健全茶葉產銷協作體系,形成更加廣泛的茶產業利益聯結機制,形成產業發展共同體,促進“同質競爭”轉為“合作共贏”。
拓寬文化營銷路,塑造名茶形象。進一步講好川茶品牌故事,將四川人文充分融入進川茶品牌建設,如具有四川特色的熊貓文化、紅色文化等,提高川茶品牌形象的獨特性,增強市場辨識度。進一步明晰品牌定位,鎖定目標客戶群,實施精準營銷、服務,充分激發宣傳實效。還可立足茶葉產地舉辦茶事活動或茶文化活動,如茶葉論壇、茶歌茶舞等,吸引消費者的參與和關注。
來源:四川省情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中國森林食品網
京ICP備05067984號-32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