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發展林下經濟,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指示。目前我國林下經濟經營和利用林地面積超過6億畝,總產值超過9000億元,已經成為綠水青山轉化為金山銀山的有效途徑,在打贏脫貧攻堅戰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各地也涌現出一大批通過發展林下經濟實現“生態美、產業興、百姓富”的典型。
國家林草局辦公室近日發出通知,印發《林下經濟發展典型案例》,要求各地以28個典型案例為鑒,進一步推動林下經濟高質量發展,為促進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為此,我們開設《林下經濟發展典型案例》專欄,本期介紹“貴州省黔東南州高位推進林下經濟”情況,敬請關注。
貴州省黔東南州高位推進林下經濟典型案例
一、發展背景
近年來,黔東南州委、州政府把發展林下經濟作為推動綠水青山變為金山銀山的根本路徑,作為深入推進農村產業革命打贏脫貧攻堅戰的重要支撐,作為推動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大戰略來抓,探索出了一條符合黔東南實際的林下經濟發展新路。截至2020年底,全州林下種植和養殖利用森林面積累計達101.53萬畝,總產值21.89億元,帶動農戶30.91萬戶(含20.87萬建檔立卡戶)。
二、經驗做法
(一)全面加強統籌協調。
組建兩級專班,成立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的州、縣兩級林下經濟領導小組,組建州、縣兩級林下經濟發展專班,確保工作有序推進。
堅持高位推動,堅持每季度召開高規格林下經濟觀摩會,參會人員為州四大班子領導、縣(市)委書記、縣(市)長,切實高位推動、強力推進。
強化考核問責,各縣(市)黨委政府簽訂林下經濟產業發展目標責任書,把各縣(市)林下經濟產業的發展成效納入年終目標管理重要內容,開展一季一考核,將考核結果在全州每季度召開林下經濟現場推進會上進行通報,工作較好的兩個縣(市)的縣(市)委書記作交流發言,工作滯后的兩個縣(市)作表態發言。對林下經濟推進情況進行適時調度、評估、督查,對不作為、慢作為的,嚴肅追責問責。
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竹林鎮棉花村林下靈芝產業基地,村民們正忙著采收靈芝及管理。(龍本英 攝)
(二)積極培育市場主體。
招商引進一批。搶抓東西部扶貧協作杭州市對口幫扶黔東南州機遇,建好林下經濟產業招商項目庫,對接杭州市優強林下經濟龍頭企業,引進一批全產業鏈龍頭企業落戶黔東南州。
培育壯大一批。通過“一企一策”“并購重組”參股控股等形式,分類扶持壯大一批林下經濟市場主體,對前景好、競爭力強、帶動面大的龍頭企業給予重點扶持,并引導其申報省級以上龍頭企業,助推企業做大做優做強。
轉型發展一批。大力推動一批國有企業轉型發展林下經濟,對實力較弱的林場、公園、園區等經營主體,科學進行產業布局和生產運營,或以入股方式幫助其做大做強。
(三)傾力打造特色品牌。
定好產品標準。成立州林下經濟標準制定領導小組和四大林下經濟標準制定工作組,聯合制定標準化生產技術規程,加強種苗培育、生產加工、病蟲害防治、加工包裝等標準全過程全鏈條管理。制定了《雷山烏桿天麻生產技術規程》等多項地方標準,啟動制定《林下食用菌生產經營管理規范》等11項地方標準。
建好溯源體系。探索建立林下經濟產品質量分級、產地準出和市場準入制度,將林下經濟產品納入追溯范圍。
塑好金字招牌。實施林下經濟品牌振興計劃,重點打造“苗侗山珍”品牌,統一品牌包裝、統一產品標識、統一質量標準、統一宣傳口徑,強化品牌運營,統籌好產品開發、包裝設計、品牌策劃、市場推廣和營銷服務,唱響黔東南州林下經濟大品牌,著力擴大黔東南州林下經濟品牌影響力。
貴州省黔東南州天柱縣社學街道長團村蜜柚基地實行林下養雞模式,柚和雞雙豐收。(金可文 攝)
(四)著力助推黔貨出山。
政府搭建平臺,瞄準長三角、珠三角以及粵港澳大灣區等大宗市場,實施訂單合作,大力推動林雞、林菌等林下經濟產品進機關、進學校、進社區、進醫院、進超市、進軍營等。2020年,全州向粵港澳大灣區銷售林下經濟產品0.89萬噸,銷售額0.84億元;校農結合采購林下經濟產品1.67萬噸,采購金額1.51億元;林下經濟產品進入大型商超0.54萬噸,銷售額0.75億元。
拓展線上渠道,完善電商扶貧服務體系,發展“私人定制”林下經濟產品,推動“黔貨出山”。2020年,實現林下經濟產品電子商務交易額4.59億元。
完善流通體系,以縣域物流網絡為重點,布局集貯藏、冷鏈、運輸于一體的林下經濟產品物流配送網絡。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特色林下經濟助農家門口就業。(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五)切實完善利益聯結。
土地流轉有租金,按照依法、自愿、有償原則,與林農簽訂土地流轉協議,明確租用年限,按照租金每五年遞增一次、一次付清的方式,確保土地流轉農戶持續增收。
入股經營有股金,推行“龍頭企業+農戶”“合作社+農戶”等模式,以土地、資金、技術等資源量化入股,農戶年終參與分紅。如榕江縣林下經濟產業2020年實現分紅1012.68萬元,覆蓋農戶8493戶,戶均分紅約1200元。
基地就業有薪金,明確基地經營主體帶貧減貧責任,優先考慮建檔立卡貧困戶到基地勞動務工,促進建檔立卡貧困戶變為產業工人,獲得長期性工資收入。2020年,全州林下經濟產業支付務工工資4.1億元,覆蓋農戶3.26萬戶。
貴州省黔東南州榕江縣定威鄉定旦村蜜蜂養殖基地生產車間包裝林下蜂蜜。(李長華 攝)
三、主要成效
(一)產業布局更合理。
科學規劃林下經濟產業布局,因地制宜發展林菌、林藥、林禽、林蜂等產業。林菌主要布局在劍河縣、三穗縣、凱里市、岑鞏縣、雷山縣,重點發展香菇、木耳、猴頭菇等品種。
積極開展林草中藥材仿野生栽培,在劍河縣、黎平縣、從江縣、凱里市等地重點發展鉤藤、石斛、天麻、黃精、草珊瑚等品種。在全州范圍發展林雞養殖,重點布局在天柱縣、黃平縣、榕江縣。林蜂養殖重點布局在黃平縣、麻江縣、臺江縣、雷山縣。
(二)示范引領更明顯。
大力實施村有百畝、鄉有千畝、縣有萬畝“百千萬工程”,合理布局、新建、改造、提升一批林下種植、養殖示范基地。各縣(市)在積極推進“百千萬工程”過程中,絕大部分縣(市)都形成了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林下經濟示范點,全州在建(含建成)萬畝基地21個、千畝基地202個、百畝基地2255個。全州林下經濟種植和養殖利用森林面積達101.53萬畝,總產值21.89億元。
(三)技術服務更到位。
分別與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南京林業大學等20多家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建立了合作關系。近年來,省、州、縣派出三級科技特派員1.27萬人,開展技術服務和指導6.17萬人次,組織生產技能培訓6513期,培訓貧困農戶7.55萬人。
(四)利益聯結更有效。
通過優化“公司+合作社+農戶”“公司+基地+農戶”等合作模式,充分調動群眾參與發展林下經濟的積極性,讓農戶通過林地流轉、資源入股、勞務收入、效益分紅等渠道增收致富。全州林下經濟產業累計覆蓋農戶34.26萬戶,其中建檔立卡戶22.06萬戶。積極推行適度規模經營的家庭林場發展模式,讓廣大林農在林下種植和養殖環節成為主體,切實激發林農發展動力,最大化節省發展成本。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中國森林食品網
京ICP備05067984號-32
基于E-file技術構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