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我國四大油料作物之一,油茶是農民增收、保障糧油安全、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法寶”。自20世紀50年代起,經過四代科技工作者的艱苦努力,我國油茶主栽良種衍生出數百個品種。而首個染色體級別的高質量二倍體油茶基因組測序工作的完成,標志著油茶育種將全面進入功能基因組大數據時代。
中國林科院亞林所在油茶研究方面具有悠久的歷史和扎實的基礎,并有充足的團隊協作經驗。從20世紀50年代起,亞林所就開始了油茶種質資源收集、篩選評價和良種選育方面工作。“六五”“七五”期間,亞林所油茶專家莊瑞林連續主持了國家科技攻關項目“油茶、油桐、核桃、板栗良種選育的研究”“油茶良種選育研究”等,并以此為基礎,由亞林所牽頭成立了全國油茶協作組,組織開展全國協同攻關,開展油茶二代育種,拉開了油茶良種專業培育的序幕。
“十一五”期間,亞林所油茶首席專家、研究員姚小華承擔國家科技支撐油茶專項“油茶產業升級關鍵技術研究與示范”項目,再次成功地組織了全國油茶研究協作網,開展了長達20多年的全國大合作。2019年,姚小華主持了國家重點研發項目“特色經濟林生態經濟型品種篩選及栽培技術”,開展油茶生態經濟型品種篩選。2020年,亞林所研究員王開良主持國家重點研發課題“油茶和板栗優質輕簡高效栽培技術集成與示范”。依托項目和平臺,亞林所油茶團隊聯合全國油茶研究單位又開始了新一輪的油茶科研協作工作。2019年,亞林所油茶科技創新團隊被國家林業和草原局評為“林業和草原科技創新團隊”。
自2017年起,亞林所聚焦油茶油脂合成與調控機制,開展需求導向的科技攻關,集聚所內外創新資源,加強“學科-任務”整合,實現各方科研力量的有機融合和高效協同。亞林所根據項目研究需求進行人才布局,聯合所內油茶團隊和山茶團隊組建了跨學科、平均年齡為35周歲的青年科學家團隊,集中力量攻克難題。在項目執行過程中,亞林所先后組織所內外同行專家召開了5次專項討論會,就基因組測序選材、實驗方案設計等重要內容進行多輪討論、建議和把關。在這種開放、集成的新型科研組織模式下,團隊成員深耕4個春秋,經過上百次的討論、磨合,完成了油茶基因組測序及油脂馴化機制的研究。
經過四代油茶人近70年的接力攻關,目前,亞林所建成了全國最大最全的油茶種質資源庫,保存油茶及山茶屬油用種質2000多份,有資源圃1100多畝;育成了長林系列、亞林系列、亞林ZJ系列等國家及省級審認定良種28個,油茶產量比實生林提高了7-10倍;研制的主推良種在14個?。▍^、市)規模發展;研發了油茶芽苗砧嫁接技術,至今仍是油茶苗木繁育的主要技術;在Genome Biology(《基因組生物學》)等期刊發表論文200多篇;出版《中國油茶》等專著7本;授權發明專利19項;獲得省部級及以上獎勵11項,其中“油茶高產品種選育與豐產栽培技術及推廣”于2008年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建立省部級以上科技平臺4個。
中國科學院錢前院士評價說,油茶基因組測序工作也是科技創新協作攻關的生動案例。目前,團隊成員正與國內外多個研究團隊合作,旨在以二倍體油茶基因組為基礎,對更多原產于我國的具有重要經濟性狀的多倍性油茶開展基因組方面的研究,如小果油茶、普通油茶等,通過更廣泛和更全面的比較基因組分析,對油茶共性或特性生物學問題進行探索性研究,重點研究方向包括油脂產量與品質、功能性成分和抗性形成等性狀的調控機制等。為提高油茶良種分子進程,保障油茶產業快速健康發展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我也說兩句 |
版權聲明: 1.依據《服務條款》,本網頁發布的原創作品,版權歸發布者(即注冊用戶)所有;本網頁發布的轉載作品,由發布者按照互聯網精神進行分享,遵守相關法律法規,無商業獲利行為,無版權糾紛。 2.本網頁是第三方信息存儲空間,阿酷公司是網絡服務提供者,服務對象為注冊用戶。該項服務免費,阿酷公司不向注冊用戶收取任何費用。 名稱:阿酷(北京)科技發展有限公司 聯系人:李女士,QQ468780427 網絡地址:www.arkoo.com 3.本網頁參與各方的所有行為,完全遵守《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有侵權行為,請權利人通知阿酷公司,阿酷公司將根據本條例第二十二條規定刪除侵權作品。 |
運營:中國森林食品網
京ICP備05067984號-32
基于E-file技術構建